本周四,A股上午大跌,午后削减部分跌幅,收盘时小挫。截至收盘,上证综指跌0.52%至3398.99点,深证综指跌0.54%至2206.55点,创业板综指跌0.53%,科创50指数涨0.75%。


  金融股及“抱团股”较弱,对股指构成压力。周四盘前有消息称,社保基金4月8日以平均每股2.95港元的价格出售7760万股中国银行(3.320, 0.02, 0.61%)H股股票。银行股本来就弱,社保基金出售中国银行H股股票的利空消息无疑构成进一步压力。


  二孩概念股上涨,贝因美(5.280, 0.48, 10.00%)、金发拉比(15.220, 1.38, 9.97%)、安奈尔、爱婴室(27.300, 0.84, 3.17%)等涨停。央行发表一篇工作论文,主要内容是“鼓励生育”,显然是二孩概念股暴涨的直接原因。


  国际原油、有色等资源品隔夜大涨,使A股中的有色金属股大涨,但石油类股涨势并不明显。


  绝大多数个股下跌,跌幅相对较大的是次新股、碳中和、水产养殖等前期热门品种。仍有“抱团股”闪崩,周四轮到伟星新材(23.000, 0.15, 0.66%)。白酒股等一些“抱团股”也走得稍弱,但谈不上闪崩。此外,前一天杀跌的恒瑞医药(79.760, -2.42, -2.94%)周四再跌3.91%,前一天大涨的中国中免(282.410, -0.65, -0.23%)则小有下跌。


  大盘最近涨少跌多,且成交低迷,与“资金不足”及“买欲不足”相关,白马蓝筹位置过高,闪崩后仍高,使持币者未必有胆买入;公募基金钱紧,虽然胆够肥,却也无能为力。


  “非抱团股”倒是轮番表现,只是极难捕捉,特别是因突发消息而忽然上涨的品种更是极难捕捉,比如之前几天的水产养殖、水处理个股,又比如周四暴涨的二孩概念股。


  央行周四开展15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(MLF)操作,利率持平,这个量基本上相当于对4月15日到期的1000亿MLF和4月25日到期的561亿TMLF续做,未被对冲的仅61亿元,很好地诠释了“不急拐弯”。此外,央行还进行了1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。市场对这些消息反应不大,这几天强势的国债期货小有下跌。下一个看点是20日的LPR利率,估计仍会持平。


  在连续3天净流入后,周四北上资金小幅净流出9.50亿元。外盘大致走平,美股道琼工业指数及标普500指数涨跌互现,且幅度不大,纳指则显著下跌。


  由周四市场表现看,虽然整体上仍较弱,可由较长下影线来看,大盘下档支撑可能正缓缓增强,如果未来多方买力能进一步增强,那么大盘或能走得相对平稳。


  由北上资金风格看,他们往往偏好抛售涨得多的,增持涨得少的,所以当“抱团股”跌了后,北上资金或会加大力度增持,如此即限制了“抱团股”过分杀跌。由周四北上资金动向看,其净买入了下跌的兴业银行(20.890, 0.04, 0.19%)、恒瑞医药。


  宏观面可能不支持较像样的行情,大盘能大致维持均衡震荡格局就算不错了,投资者只能指望获取相对收益,操作上宜寻机布局位置相对稍低且成长性良好的品种。当股指涨不了时,这时也只能指望上市公司业绩能比较快速地增长,指望持股能跑赢大盘。